2011年,全县人民在县委、县政府的领导下,大力实施“五大战略”,全力推进“五个云阳”建设,国民经济持续向好,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,取得了显著成绩。
一、综合
全年地区生产总值(GDP)109.3亿元,比去年增长18.4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28.8亿元,增长5.9%;第二产业增加值37.2亿元,增 长36.5%;第三产业增加值43.3亿元,增长14.4%。在第二产业中,工业实现增加值26.7亿元,增长45.0%;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.5亿 元,增长21.1%。在第三产业中,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.6亿元,同比增长13.2%; 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5.5亿元,增长11.3%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.6:30.3:43.1调整为26.4:34.0:39.6,第二产业比 重明显提升。
年末劳动力资源总数63.25万人,其中,城镇14.07万人,乡村49.18万人。年末从业人员54.93万人,其中,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9.59万人, 比上年减少0.8%;第二产业9.77万人,增加0.1%;第三产业15.57万人,增长1.6%。城镇经济单位职工3.38万人。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3180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2.95%,比上年下降0.69个百分点。
招商引资成效显著,招商引资协议资金343.27亿元,同比增长60.7%。其中,亿元以上项目11个,到位资金65.46亿元,增长40.9%。
二、农业
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.39亿元。其中,农业总产值27.11亿元,林业总产值1.44亿元,畜牧业总产值14.04亿元,渔业总产值0.43亿元,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.37亿元。
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.02万公顷,单产4275公斤/公顷。粮食总产量42.76万吨,与上年基本持平。其中,夏粮产量11.17万吨,秋粮产量31.59万吨。蔬菜播种面积达1.95万公顷,增长8.3%,产量34.61万吨,增长8.1%,具体情况如下。
表2-1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
指标名称
|
计量单位
|
2011年
|
比上年±%
|
粮食
|
万吨
|
42.76
|
-0.5
|
油料
|
万吨
|
1.5
|
0
|
肉类总产量
|
万吨
|
7.8
|
8.0
|
# 猪肉
|
万吨
|
6.0
|
1.0
|
水产品
|
万吨
|
0.8
|
14.3
|
水果
|
万吨
|
10.4
|
-5.4
|
蔬菜
|
万吨
|
34.6
|
8.1
|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全年工业增加值16.3亿元,比上年增长45.0%;工业总产值70.1亿元,比上年增长52.0%。其中,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8.5亿元,同比增长144.4% 。
年末规上工业企业(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)达到30家;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3.2%,比上年提高了82.6个百分点;主 营业务收入35.7亿元,增长138.7%;实现利税总额16519万元,同比增长346.8%;亏损企业亏损额达6715万元,亏损额同比增长 13.4%。
主要工业指标.产品产量表
指标名称
|
计量单位
|
2011年
|
比上年±%
|
工业总产值
|
万元
|
701000
|
52.0
|
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
|
万元
|
385420
|
144.4
|
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
|
万元
|
12194
|
77.5
|
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
|
万元
|
357472
|
142.2
|
规模以上企业用电量
|
万度
|
20453.9
|
71.6
|
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
|
|
|
|
# 水泥
|
万吨
|
31.2
|
4.5
|
摩配件
|
万元
|
14901
|
20.9
|
软饮料
|
吨
|
43128
|
38.2
|
发电量
|
万度
|
11715
|
0.5
|
中成药
|
吨
|
1789
|
24.6
|
饲料
|
吨
|
12009
|
223.4
|
塑料制品
|
吨
|
47510
|
-
|
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.5亿元,比去年增长21.1%;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有35家;完成建筑总产值35.3亿元(注册地),增长76.8%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
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.9亿元,比上年增长23.9%,新增固定资产85.4亿元。其中,项目(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)完成投资98.3亿 元,增长43.7%;跨区投资4.4亿元,同比下降66.9%;房地产开发投资11.6亿元,增长49.3%;农户投资2.6亿元,同比下降44.7%。
按产业划分,第一产业投资17.6亿元;第二产业投资51.2亿元,其中,工业投资完成40.96亿元,增长31.3%;第三产业投资48.1亿元,其中,房地产开发投资占三产业投资的比重为24.1%。
五、交通、邮电和旅游
全年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.6亿元,比上年增长13.2%,对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是4.6%,占比达到5.6%。
2011年末全县公路里程有6838公里(不含高速公路75公里)。其中,省道376公里,县道486公里,乡道814公里,村道5162公里。按等级分:等级公路 4131公里(一级公路10公里,二级公路320公里,三级公路36公里,四级公路3765公里),等外级公路2707公里;公路密度以国土面积计188 公里/百平方公里,以人口总数计51公里/万人。全县拥有营业性载客汽车683辆,营业性载货汽车2775辆,有水上机动船174艘,其中,客船26艘, 货船148艘。
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到40.6%,行政村公路通达率、乡镇通畅率均达100%。全县公路安全防护栏年底达到565公里。其中,新安装安全护栏51公里。投放城市公交78台、出租车155台。
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客运量2913万人次,比上年增长21.0%。其中,公路客运量2870万人次,同比增长22.4%;水路客运量达43万人次,同比下降 31.7%。全年交通运输货运量达1081万吨,比上年增长17.5%。其中,公路货运量380万吨,同比增长17.6%;水路货运量701万吨,增长 17.4%。
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2917万元,比上年增长6.2%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2.4万户,比上年下降10.8%;移动用户达49万户,比上年增长14.2%。
全年共接待游客86万人次,同比增长47%。其中,海外游客5564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606万元,同比增长32%。
六、国内外贸易
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.36亿元,比上年增长20.5%。其中,批发业零售额6.7亿元,同比增长19.4%;零售业零售额32.6亿元,同比增 长20.1%。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10.52亿元,增长28.6%。全年实现商品销售额78.73亿元,同比增长23.0%。
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567万美元,同比减少6.9%。其中,进口总额1236万美元,同比减少19.3%,出口总额331万美元,同比增长119.4%。实际利用外资673万美元,境外劳务输出122人,同比增长19.6%。
七、财政、金融
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.4亿元,增长71.7%。其中,一般预算收入6.3亿元,同比增长55.8%,税收收入3.6亿元,增长53.2%,非税收收入 2.7亿元,增长59.5%;基金收入4.1亿元,增长104.0%。全年财政支出40.4亿元,比去年增长21.0%。其中,一般预算支出35.5亿 元,同比增长21.2%,用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.98亿元,同比增长7.8%;教育支出6.9亿元,同比增长29.1%;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.4亿 元,同比增长39.7%,基金支出4.9亿元,同比增长19.7%。
全年金融业增加值2.9亿元,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.5%。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187.4亿元,比上年末增长17.2%。其中,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6.6亿元,同比增长18.7%;本外币贷款余额57.3亿元,同比增长34.8%。
八、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
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59.1万平方米,比上年增长62.9%。其中,新开工面积达41.1万平方米,下降34.08%。商品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.5万 平方米,比上年增长16.5%;商品房销售面积78.7万平方米,增长73.3%;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9.6亿元,比上年增长92.3%。
全年完成望江大道、民德路、梨园路等主次干道“白改黑”改造工程,改造车行道14.82万平方米、人行道10.9万平方米;新建成两江广场过街人行天桥1 座;完成7处市政排污口整治,新建和改造管网18.9千米;实现了主次干道路灯装灯率达100%,背街小巷路灯装灯率达98%,确保了主干道亮灯率达 99%以上,次支干道和背街小巷亮灯率达98%以上。
全县森林面积1605.6平方公里,森林覆盖率44.0%。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.8平方公里,总投资达到313万元。
九、教育、文化、卫生事业
年末全县有职业中学2所,特教1所,高完中8所,初中47所,九年义务教育制学校9所,普通小学401所。全县普通中、小学在校学生数14.5万人,减少 10.2%;全县中、小学教职工7574人,比去年减少1.0%。其中,中小学专任教师6931人,同比减少12.6%。
全年数字电视用户8.6万户。其中,新增数字电视用户1.6万户,广播覆盖率达99%,电视覆盖率达98.0%。公共图书馆3个,其藏书达9.5万册。市民 活动中心已经建成,年底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42个,各个乡镇都已经有了综合文化站,藏书共有12.6万册。另外,年底还建成了农家书屋509个,全部藏书 共120万册。
年末,全县拥有卫生机构546个。其中,医院5个,卫生院55个。卫生机构人员(在岗职工)4843人。其中,卫生技术人员2756人。卫生技术人员中,执 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62人,注册护师(护士)701人。卫生机构病床数3176张,比上年增长9.29%。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服务站)4个,村卫生室425个。
十、人口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34.29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0.73万人,同比增加0.5%。其中,非农业人口34.40万人,比上年增长59.8%;农业人口 99.89万人,减少10.9%。年平均人口133.92万人。全年出生人口17033人,死亡人口7096人,人口自然增长率7.42‰。
年末常住人口91.11万人。其中,城镇人口30.78万人,农村人口60.33万人,城镇化率达到33.78%。
全年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38325元,同比增长28.1%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58元,比上年增长15.5%;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9168元,同比增长17.3%;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53元,增长25.7%;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58元。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0年的 2.83:1下降为2011年的2.60:1,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。
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.5万户,比去年下降9.0%,有2.47万人,比去年下降10.2%;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.2户,下降3.8%,有 6.71万人,下降0.7%;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290元/月和150元/月,分别比上年增长20.8%和28.2%。年末社会福利收养单位床位 3355张,增长5.6%。
年末农村贫困户有24081家,农村贫困人口8.73万人,减少贫困人口2.75万人。结合新农村建设、地灾避让搬迁共完成扶贫移民550户、2150人。
注:
①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,最终数据以《云阳统计年鉴-2012年》为准;
②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;
③从2011年开始,规上工业统计的起点标准从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,因此2011规上工业总产值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,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;
④从2011年开始,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,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,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;
⑤人口数据为公安局2011年人口及其变动情况统计年报数据。